1. 首页 > 旅游新闻

泉州龙山寺观音显灵事件始末-泉州龙山寺

泉州龙山寺观音显灵事件始末-泉州龙山寺

安海好玩的地方有:龙山寺、安平桥、石井书院等。

1、龙山寺

龙山寺位于安海镇东北,始建于东汉,是福建最早的佛寺之一,为全国重点佛寺,内有木雕千手千眼菩萨一尊,雕有1008只手臂,栩栩如生,该寺在台湾及东南亚衍有400多座子寺,其中最著名的是台湾鹿港龙山寺。

2、安平桥

安平桥俗称五里桥,是世界最长的古桥,建于宋绍兴八年(1138年)该桥构基采用枕木卧基,并采用船形墩,半船形墩、方形墩三种形式,其建筑水平堪称世界梁桥之最。1961年,安平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3、石井书院

石井书院,位于晋江安海镇西鳌头境,前身为宋绍兴年间安海长者黄护为时任安海镇官朱松(朱熹之父)捐建的讲学馆所——鳌头精舍,与泉山书院、小山书院、欧阳书院并称泉州“四大书院”。

安平桥的建筑结构介绍:

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,有长方形、单边船形、双边船形3种不同形式,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,另一端为方形,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;双边船形墩,两端呈尖状,便于排水,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。

桥上筑憩亭,东端为水心亭,西端为海潮庵,中部的中亭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,亭前伫立护桥将军,头戴盔,身着甲,手执宝剑,雕刻形象威武,系宋代石雕艺术品;在三亭中间,还有2座雨亭;桥面两侧有石护栏,栏柱头雕刻狮子、蟾蜍等形象;桥两侧的水中筑有对称的方形石塔,还有圆塔。桥的入口处筑有白塔,平面呈六角形,空心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龙山寺

泉州香火最旺的是哪个寺庙呢?

晋江附近周边好玩的旅游景区有:灵源山、龙山寺、安平桥、围头湾、晋江市博物馆。

1、灵源山

灵源山高三百零五米,唐代称“太平山”。据说是因山顶高且平而得名,又以其山形如飞鹏称为“大鹏山”。宋时,因见山中“时涌灵源”而称“灵源山”。

2、龙山寺

龙山寺,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海八中路242号,始建于隋皇泰年间(618~619年),初名普现寺,又名天竺寺,俗称观音殿。龙山寺寺坐北朝南,由放生池、山门、钟鼓楼、前殿、拜亭所组成。东西两侧祠庙、斋厨、禅房,总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。

龙山寺大殿有三大门,大门门楣悬挂历代书法名家字匾。龙山寺同时有遍布台岛数以百计的分灵,为当年泉台儿女开发宝岛台湾的座座丰碑,成为密切泉台关系的重要桥梁之一。

3、安平桥

安平桥,曾用名五里桥、西桥、安海桥,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,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,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,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,享有“天下无桥长此桥”之誉。

4、围头湾

围头湾位于中国品牌之都、著名侨乡晋江市。是泉州三湾(泉州湾、围头湾、湄洲湾)中重要的一环,与金门岛隔海相望。据清代周学曾等纂修的《晋江县志》这样描绘围头:正瞰大海,南北洋舟船往来必经之地。围头湾海阔水深,是天然避风良港。

5、晋江市博物馆

晋江市博物馆,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世纪大道382号,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,展厅面积5500平方米,是综合性博物馆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灵源山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龙山寺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安平桥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围头湾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晋江市博物馆

龙山寺的建筑艺术

众所周知,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,文化底蕴深厚,风景优美,十分宜居,相比于省会福州,泉州似乎更加小有名气,随着经济的发展,如今的泉州已是独当一面,经济实力力压省会福州,就连人气如日中天的厦门,也表示望尘莫及,GDP稳居省内榜首,实力让人不容小觑。

近些年来,泉州凭借着旅游业的发展,逐渐变得小有名气,许多原本名不经传的小众景点,也开始频频刷屏朋友圈,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泉州香火最旺的寺庙,占地二亩多,如今已有千年历史,不知道大家是否熟知?

泉州素有?宗教博物馆?之称,宗教文化底蕴深厚,大大小小的寺庙随处可见,其中最出名的,当属关岳庙了,香客们接踵而至,寺庙内香火不断。关岳庙又称关帝庙,顾名思义,与关公和岳飞有着不解之缘。众所周知,关公是正直的化身,而岳飞更是一代忠臣,精忠报国,惊天泣地。据说关岳庙的大部分香火都用来救灾办学,如此善举,更加令香客们赞不绝口,因此越来越多的香客慕名而来,关岳庙也因此成了泉州香火最旺的寺庙。

关岳庙占地二亩多,建筑风格以闽南风为主,大殿气势恢宏,各种精美雕刻不计其数,有古朴而不失秀气的木雕,冰冷而不失雅致的石雕,还有五花八门的泥雕,造型逼真,让人叹为观止。走进关岳庙,你会被人头攒动的香客所惊诧,殿堂外队如长龙,磕头礼拜之人数不胜数,琳琅满目的贡品在香案上摆放整齐,让人眼花缭乱。

作为一座千年古寺,关岳庙并没有满目疮痍,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下历久弥新,墙面虽沧桑却不显残败,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。关岳庙内随处可见文人墨客的踪迹,他们在此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,虽不曾惊艳了岁月,却拼凑成关岳庙独有的珍贵财富。

如今的关岳庙成了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最受欢迎的寺庙,香客们络绎不绝,极大推动了泉州旅游业的发展,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,泉州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景点?欢迎留言分享。

龙山寺的正殿神明

山门又称牌楼,系四柱三间歇山重檐式建筑,门柱上刻有孙科所撰“龙象为佛门法力表征杯度锡飞救世共宏菩萨愿,山川萃员峤人文盛美风淳俗厚化民深体圣贤心”石刻。

庙埕铺面

由长条花岗岩铺成,石材取自当年移民渡海来台时,压稳船舱用的“压舱石”,材质为泉州花岗白石。

净心瀑布

净心取自佛教大度经“人本无相,相由心生”,泷水奔腾,飞泉澈清,朝登佛门,先净其心,心灵净化,悟道慧根,具足相好,庄严其身,意指入庙门鼻闻桂花香,耳听流水声,心境自然平静下来,再参香礼佛,以表虔诚之心,此建筑于1996年完工。

三川殿屋顶形式 中央正嵴抬高,与两侧断开,凸显出其华丽,为“断檐升箭口”式。

龙、虎厅屋顶形式

后方屋中央抬高,但不与两侧断开,称为“三川嵴”式;前方的小拜亭,屋顶有四片屋坡,称为“歇山”式。

山川正嵴装饰 以“剪粘”技法做成“双龙护珠”。剪粘是以铅线作骨、灰泥塑形,再剪下色彩鲜艳的陶片或玻璃片,黏在外表而成。内容为“八仙过海”。

前殿立面开间

开间是两个可承重的柱子或墙身之间的距离。三川殿有五开间、龙虎厅各三开间,前殿总共十一开间,与一般五或七开间相较,是罕见的堂皇气派。

网目斗栱

斗呈方或圆形,栱呈长条状。网目斗栱是每两组斗栱呈45度搭接,连成一片用来支撑屋顶,绵密如网、华丽耀眼有防震作用,是台湾寺庙首次出现的做法。

吊筒与竖材 吊筒又称垂花,可支撑檐梁,常凋成吊篮或垂花;竖材位于吊筒外侧,可遮饰榫接处,此处凋成“老子骑牛”。

梁枋彩绘

梁与枋都是檐下用来支撑屋顶的长条状木材,常绘有浓丽的彩绘,题材以历史故事或花鸟山水为主。

木凋

除了有承重功能的梁枋、斗栱、吊筒等不可深凋,其它檐下木凋都极尽凋琢之能事,像这个斗栱下的小木凋,刻成笑颜逐开的洋人造型,双手抓紧帽沿做撑持状,十分生动有趣,亦刻有穿和服之日本人。

铜铸龙柱 是全台唯一的铜铸龙柱,龙身朝下,龙头碰到底部海浪又扭身昂首,力道十足。柱身上还有许多造型有趣、表情生动的“封神榜”人物,是难得的杰作,系洪坤福和星作品。

中门对联

“龙舸度迷津发大慈云只要众生回首,山门开觉路入欢喜地更进十住安心”。由康有为所书,首字嵌入庙名,并表达出佛寺渡人的特色。

抱鼓石

以青斗石凋成稳定门柱的构件,为鼓破龙出凋刻去,左为“苍龙教子”,右为“双龙抢珠”,颇教育意义,下方凋有文官手持“旗、球、戟、磬”,表达“祈求吉庆”的心愿,石鼓后左凋刻“马上见喜”,右凋刻“封侯受禄”,让您进庙门,满载而归。

石凋窗 内容取材自三国演义,以透凋法“内枝外叶”凋成。左窗由上到下的故事分别是:古城会、孙权决计破曹操、许褚裸身战马超,右窗亦有刘备赴甘露寺的故事。

腰堵石凋

石凋窗下一幅窄窄的石凋,位置约在腰间,称腰堵。这是以深浮凋法“剔地起突”,刻出博古架及花瓶等书房摆设,象征平安吉祥。

八卦竹节窗 窗框为八卦形,窗棂用石凋成竹节,并附有花卉。窗棂必须是奇数,代表“阳”;其间隔为偶数,代表“阴”,表示阴阳调和。八卦代表吉祥,竹节代表平安,窗户四周凋有四只蝴蝶,“蝴”谐音“福”,“蝶”谐音“耋”,八十岁的长者称耋,表示长寿之意。

西式小山墙

台湾在日治时大量引进西方建筑,而龙山寺匠师来自对外贸易极盛的泉州,在此出西方建筑的小山墙,反映了时代背景。

拱门 龙虎厅入口做成拱形,是受到西洋建筑的影响。拱下的柱子尚附有柱节,做法别出心裁。

龙门右石凋窗

螭虎团成的香炉中凋刻着戏曲故事,颇得“炉里乾坤”妙趣。此处凋刻戏曲“孟丽君脱靴”,也有人认为是“绣襦记”中李亚仙,或“送银灯”的才子佳人。

龙门左石凋窗

香炉四周刻有仙童骑鹤,手执圆球或令旗,亦为“祈求吉庆”之意,香炉里的故事是“吕布戏貂蝉”。

柜台脚 又称“地牛”,即墙身底部的收头,一般多凋成螭虎图形,这里凋成双鲤鱼,象征“鲤鱼跃龙门”,十分生动。

书卷石阶

入口处的石阶,做成向外打开的书卷形,含有欢迎访客的意思,造型引人入胜。

龙门对看堵石凋

左右相对的墙,称对看堵,这里以线凋法“水磨沉花”凋成,线条向内凹沉,图桉呈面状却仍有凹凸立体感,必须把凿子磨的不利不钝再刻,极费功夫。这里边是“鹬蚌相争、渔翁得利”的故事,另一边是“樵夫系鞋”。动作逼真而有美感,是极上乘的作品。

门神 三川殿共有六尊门神,姿态高大威严。中央两扇绘韦驮及伽蓝,是佛寺常见的护法;左右共四扇的是四大天王:提剑的增长天王、操琴的持国天王、拿伞的多闻天王和握蛇的广目天王,象征“风调雨顺”。

三川藻井

以不断向中心集中的斗栱,交织成网状的天花板,又叫“蜘蛛结网”。此藻井为八角形,斗栱满布彩绘,光灿夺目;承托藻井的象座及竖材,凋工精湛,十分可观。

郊商献匾

高挂在左右的梁架上,有清代中期艋舺著名的商业组织“泉郊”和“北郊金万利”的献匾,可印证龙山寺在艋舺经济上的中心地位。“郊”类似今天的商业公会组织,泉郊是对泉州贸易的团体,北郊则专做大陆北方港口贸易。

后侧龙柱 一对青斗石凋成的龙柱,龙身转折盘绕、龙首气势雄健,是泉州溪底派匠师蒋细来的杰作,龙柱上彩绘金箔,显示当时居民富裕的生活。

观音炉

中庭上置有一个大香炉,每日由义工擦拭得大放光明,炉上刻有四个荷兰憨番抬炉,有表示过去台湾为外国统治不满心态的移情发泄作用。

左右护室

护室有连接动线的功能,内部作为服务处。屋嵴平直,为“一条龙”式;高度最低,以凸显中轴线上的殿堂。护室上建有华丽的钟鼓楼,是龙山寺的特色。

边门壁堵 左边是龙堵,龙首硕大威严,翻腾于云纹之间;右边是虎堵,勐虎瞪着夸张大眼,头下尾上表示“勐虎下山”,这是1920年保留至今的交趾陶作品,为洪坤福最著名的作品,具有历史保存价值。

御路

在正殿月台下方,刻有云龙御路,龙右手拿印,左手握珠宝,象征有权有势,过去封建时代皇帝入庙必经之路,云龙旁有鳌,鳌即状元为新科状元入庙必经之路,台北孔庙御路无鳌,因台北未出状元,故官建的庙宇不能有鳌。

中殿屋顶形式 在有四面屋坡的屋顶上,再加一层屋顶,称为“歇山重檐式”,是南方寺庙中最尊贵的作法。

中殿戗嵴装饰

屋顶上呈45度下斜的屋嵴称为戗嵴或规带,正殿上下屋顶共有八个戗嵴,都以剪粘做装饰。上层四个做成展翅飞起的凤,下层四个做成昂首回望的龙,与飞凤相对。飞凤位于较尊贵的上层,正呼应了龙山寺主奉女神的特质。

中殿龙柱 中央两根龙柱,柱身上下各盘一条龙,称为“翻天覆地式”,旁边透凋神兵神将,凋工精细繁复,龙柱下刻有鲤鱼跃禹门。

中殿花鸟柱

粗大的老梅树盘绕柱身,枝丫间栖息小鸟,姿态各异。下有一只大凤凰,气宇不凡,寓意“百鸟朝凤”。

中殿回廊壁堵书法石刻

正殿四周由柱列撑起一圈通道,仿佛可以骑马畅行,称为“走马廊”。外壁堵上满布书法石刻,草书狂放、隶书端雅,值得细赏,注意寻找,还有的诗词呢。

中殿回廊石凋窗 正殿左右各有一扇八卦窗,是两位匠师的对场作品。由四角浮凋蝙蝠围绕着八卦窗,有“赐福”之意。窗内再由四只螭虎团成中央圆圈,刻画着“麻姑献瑞”,另一扇则是“松鹤仙翁”。回廊上刻有“忆当年红羊浩劫我佛泰然自在”以作历史见证。

中殿藻井

正殿内的大藻井是圆形,周围以八个龙头栱支撑,内部绵密的斗栱层层上升,呈顺时钟旋转,技巧十分高妙,1920年王益顺设计藻井斗栱系顺时针方向旋转,1954年重修时却成为现在的逆时针旋转,不管如何,象征佛教主张人生轮回之意相同。

释迦牟尼佛塑像

表情慈悲庄严,是日治时出身艋舺的凋刻名家黄土水的作品,二次大战时也遭炸毁,现物是1989年由行政院文建会以原模翻制五尊,其中一尊赠送龙山寺永远保存。

后殿 后殿主祀妈祖,并供奉其他大小神明,以满足民间各种需求。神明众多,是龙山寺的特色之一。建筑上文昌殿因火灾烧毁在1982年重建,1997年妈祖殿、关帝殿因梁柱腐蚀重修,1999年6月30日完成。

后殿壁堵石凋

壁面刻有“红毛番吹法螺”,凋工生动,表示有请洋人看守庙堂,以反映出中西接触初期,民间对外人不满的心情。

后殿人物柱

亦为泉州石匠所凋,柱名“郊游纪趣图”,其间人物百态千样,骑马、系鞋、脱下斗笠、张口长啸,动作逼真而轻松有趣,是极具特色的石柱,慢慢寻找,人生四畅也在里面。

后殿正背装饰 屋顶正背系于民国八十六年重新以交趾陶片剪粘,除双龙外,中间系财子寿剪粘,象征庙内供奉道教神明。

后殿神明

龙山寺后殿供奉道、儒教诸神明,妈祖厅神明摆设男左女右,后殿神明摆设左文右武,完全合乎礼制,各神明司掌不同,分工合作,香火鼎盛。

钟鼓楼

“暮鼓晨钟”即指寺庙在早晚诵经时,敲钟打鼓以收摄心神。此钟鼓楼的屋顶为六角形、三重檐,屋坡成反曲线,形如头盔或轿子顶,所以称“盔顶”或“轿顶”式,是台湾首次出现的作法,后来蔚为风行,中正纪念堂即此一例。

地下公厕 台湾的生活环境,厕所卫生最令人诟病,如何将现代化设备溶入古迹文化,龙山寺地下厕所率先做到了,龙山寺地下厕所兴建于民国八十年,地下共分三层,最底一层为化粪池,第二层为维修室,最三层为厕所,男女分开,地面设置残障厕所,通往厕所的阶梯是大理石做的,墙壁贴上暗红色壁砖,外表与古迹颇为配称,内有空调设备及临时发电机,连自来水龙头都是自动侦测分段式冲水,且有专人管理,不愧为全台模范公厕。

虎门右石凋窗

香炉里的故事是“李白解表”。李白识得番文,被唐玄宗召见解读番邦呈书,并手草番文回答。李白见昔日羞辱

虎门左石凋窗

他的太监高力士、太师杨国忠在旁,便奏令两人托靴磨墨,然后自己酩酊大醉解番表,自得其乐。 虎门左石凋窗

香炉里的故事是“三娘教子”。薛家第三夫人王春娥丈夫从军,遂靠织布与子度日。其子背书不成,被训后出言顶撞,三娘气将织机割断,义仆在旁劝解,其子从此发愤读书。

观世音菩萨

观世音菩萨观音佛祖,俗称“观音妈”,以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,关怀一切众生悲惨的声音,故又称“观世音”,简称“观音”,据传能化身三十二种形象,造型特征通常是宝冠上饰坐佛,手持净水瓶或莲花,龙山寺的观世音菩萨神像是由泉州晋江安海龙山寺恭请来台,二次大战期间,正殿遭炮弹击中,殿堂全毁,唯有此尊神像安然屹立于莲花座上,信徒皆称“佛祖显灵”更加虔敬崇拜信仰。

文殊菩萨

为我国佛教四菩萨之一,是佛门中最博学广闻、多才善辩,象征智慧锐利与威勐的菩萨,地位仅次于释迦牟尼佛,为其左胁侍,尊号为“大智文殊菩萨”。

普贤菩萨

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次于文殊菩萨,代表德行,尊号为“大行普贤”,为释迦牟尼佛右胁侍。

十八罗汉

十八罗汉据传十八罗汉是我国历代对“佛法”深有研究的和尚高超武艺,拳法出神入化,云游天下,本着慈悲胸怀,行侠仗义,后为众人奉祀于观世音菩萨两旁。

韦驮护法

又名韦天将军,高大威武,手持金刚杵,面如童子,心地善良,佛寺中尊之为“韦驮菩萨”,亦是佛教中的护法神。

伽蓝护法

伽蓝者,即佛寺,为守护佛寺之神,形貌威勐,手持斧,为佛教中的护法神,中国蜀汉时义臣关羽后亦为后人尊称“伽蓝尊王”、“护法爷”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